沧州热线
沧州热线 > 企业 > 正文

疯狂的球鞋:一双球鞋从1元炒到3万元要多久?两小时!

导读: 

“鞋子一面墙,堪比一套房”,这是当下人们对炒鞋一族的调侃,近几年来炒鞋市场已经为人所熟知,炒鞋也成为了一些年轻人发家致富的新途径。目前“炒鞋圈”已经形成了从产品发售、囤货炒作、鉴定再到转售较为完整的产

“鞋子一面墙,堪比一套房”,这是当下人们对炒鞋一族的调侃,近几年来炒鞋市场已经为人所熟知,炒鞋也成为了一些年轻人发家致富的新途径。目前“炒鞋圈”已经形成了从产品发售、囤货炒作、鉴定再到转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

9月3日,在淘宝某体育用品店的一场球鞋拍卖会上,一双TS&AJ从晚8时1元开拍,截止到晚10时,最终成交价为34732元。

“勾子一反,倾家荡产。”TS&AJ是5月11日耐克旗下的Air·Jordan与说唱歌手Travis·Scott联名发布的全球限量球鞋,因其独特的倒钩设计而备受追捧,甚至一度被称为今年的“鞋王”,在市场上“一鞋难求”。

随着越来越多商家打出联名、定制、限量的宣传口号,用于炒作鞋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,提升鞋子的附加值,“一鞋难求”的情况愈演越烈。商家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,使得市场供不应求;利用消费者购买鞋的急迫心理,一定程度上催生了“炒鞋”这一行业。

不断升温的炒鞋市场

扎着脏辫,身穿潮牌,脚踩AJ,这是王朝成平日里给人留下的印象。作为球鞋文化的“铁杆粉”,2012年还在上高中的他,已经脚踩耐克限量版的“银河喷”,那是他花一万多元从别人那里买来的,也是他买的溢价最高的一双鞋。

在那之后,王朝成再也没有买过这么贵的鞋子了。现在的他,几乎每个月都会买一两双球鞋,目前,已经拥有近40双这类球鞋。

来自广东的陈志森也是球鞋文化的“发烧友”。2014年1月,还在上高中的他,寒假的第一天便去买了一双觊觎很久的球鞋科比8,之后就天天穿着它“泡”在篮球场。今年花了3000元买到了科比9限量款——高中时,他一眼就被这双鞋迷住了。这次,“终于圆梦了”。

作为一名健身教练,赵硕进入“球鞋圈”纯粹是因为工作需要,却成了一名球鞋爱好者。半年前,赵硕花了2700元在某球鞋App上买了一双Air·Jordan,穿上的一瞬间他“老开心了”。

赵硕认为,一部分人是把球鞋作为刚需,从而满足他们运动的需求;一部分买了鞋就放在柜子里不穿,用于收藏;还有一部分人买了鞋便囤起来,等鞋升值后再出手,即所谓的“炒鞋人”。

跟风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炒鞋市场的兴盛。

饥饿营销导致天价球鞋

这些鞋子为何能炒出如此“天价”?

据《2018线上运动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》和《2018潮流人群运动鞋消费趋势报告》的数据表示,从2016至2018年,运动鞋销售额持续走高,年增速达到18%。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,“95后”消费者占比26.6%,超越“90后”的23.4%,成为消费能力最强的一代人。此外,“85后”占比17.5%、“80后”占比11.2%,同样是运动鞋的消费主体,球鞋的消费人群一直在增长。

网名为马里奥的知名球鞋博主表示,一方面是物以稀为贵,饥饿营销导致球鞋价格上涨。另一方面球鞋文化在国内刚刚起步,底蕴不深,导致一些人产生跟风思维,认为球鞋价值越高,被认同感越强,慢慢导致球鞋越来越贵。“在我国球鞋文化一时间迅速普及,文化并没有深厚的基础,就易形成‘跟风’思维。”马里奥说道。

已经炒鞋几年的林先生表示,部分鞋子是限量销售的,若想买先要参与抽签,抽到签后等于有了一张球鞋票,这张票现场就可以转手,根据各个尺码、型号溢价不同,少则几百多则上万。

事实上,这样的炒鞋人士大有人在,每每到了球鞋发售日就“倾巢而出”,他们再次卖出大约可赚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。如果遇到数量更为稀少的限量版发售,一款鞋的利润可达上万元。后来各品牌采用了“身份证+信用卡”、网上摇号等一系列实名制方法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类现象的发生。

像炒股一样炒鞋

其实身边的年轻人“炒鞋”已经不是新闻,炒家对于套路也是轻车熟路。许凯(化名)就是赵硕所说的“炒鞋人”,许凯表示,他把买鞋当成一种投资,“我把它当成股票炒。”

“鞋圈太疯狂了,就冲进去了。”2014年还在读高一的许凯,开始投资比特币,在“币圈”挣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上大学之后便开始投资股票,大概半年前,他将股市中的部分钱抽出,冲入“鞋圈”,大量囤鞋。目前,许凯赚得最多的鞋子,正是今年最火的TS&AJ1。半年前,他以4000多元买入十几双倒钩,卖出价格均价在1万元左右。

“炒鞋和炒股一模一样。”许凯表示,一双新鞋发售就像是设立一只新股,大量买入新鞋的人是庄家,零星购买的是散户。他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散户,算不上炒鞋,只是赚个差价。真正的庄家通过大量买入一款限量鞋,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,把鞋价格炒高,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“假象”,再将几双鞋放到市场中流通,从而操纵鞋价,这就像股票领域庄家“控盘”。

炒鞋的门槛相对较低,甚至可以一双起炒,所以越来越多人进入炒鞋圈。在炒鞋行业,有人赚得盆满钵满,实现了一夜暴富的神话,也有人亏得一塌糊涂,成为“被割的韭菜”。

“亏了一个gucci了。”李婉(化名)称自己就是一颗韭菜。今年8月,她才进入炒鞋圈,目前卖出几十双鞋子。本来炒鞋只为了赚个奶茶钱,没想到投入5万元,却亏了5000元。

李婉炒鞋的方式是从相关球鞋电商平台低价买进,高价卖出。8月20日,她以3373元购入一双球鞋,9月3日以3259元售出,亏了近120元。她认为,亏损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总是高价接盘;另一方面是现货等了十几天才进仓,而此时,价格已大幅下跌。

“鞋穿不炒”回归理性消费

今年7月,某球鞋电商平台率先提出“鞋穿不炒”议题,并发布了反对炒鞋的倡议书。强调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,广大用户、潮人和交易者应该理性消费,尊重球鞋文化、远离炒卖行为,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。

“我觉得大家不要把球鞋当成一个攀比的东西,不要跟风买鞋。因为现在资本家进入鞋市垄断市场,并且坐地起价,如果消费者不理性消费就会纵容这些资本家的资本运作,消费者一定要理性一点,千万不要冲动消费。”马里奥坦言。

炒鞋带来的金融风险不可忽视。据相关报道,炒鞋的投资者在一些球鞋交易APP上可以变相获得金融机构的杠杆资金支持,这是币圈APP所不具备的功能性,根据毒APP、Nice APP提供的信息显示,有金融消费平台可以为购鞋用户提供分期付款服务。由于正常的买鞋子来穿,与买鞋子来炒行情都在同一个APP上完成,这其中就存在用户借钱实现加杠杆炒鞋的可能。

目前火爆市场的潮流鞋主要集中于耐克、阿迪达斯、Air Jordan(耐克旗下子品牌)这三大品牌厂商,对于逐渐失去理性的市场行情,他们似乎一直保持着沉默、默许的态度。

来自央广网消息显示,现在的球鞋市场形成了一个厂商搭舞台,鞋贩子唱戏,众多买家、散户在上面买单的现象。财经评论员言亮提醒普通投资者,“炒鞋”已经成为资本游戏。从长远上来讲,总有泡沫破掉,需要有人来接盘的一天。

行业相关人指出,部分限量鞋因其稀缺性,存在部分溢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。但鞋是用来穿的,不是用来炒的,当前部分鞋价格被炒得有些过火,需要降温。

炒鞋的核心是人,扭转观念必不可少。消费者酷爱球鞋并非坏事,愿意出溢价购买心仪的球鞋也是个人选择,但在球鞋消费和交易中还是要多一些理性,少一些投机。“鞋穿不炒”不应该只是一家的倡议和行动,唯有构建理性的球鞋市场和交易环境,才能对球鞋市场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